◆ ◆ ◆ ◆ ◆
低估值、强催化,还有更多可能性在等着环保。
在过去的一年里,我国经济发展经历了先抑后扬的阶段,自二季度开始已经恢复走高趋势。 据公开数据显示,5月、6月基建投资同比增长8%以上和近7%,显然整体大环境来看是有利于环保产业发展的。 而且,生态环境部也公开表示,近年来环保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,规模不断扩大,2018年营收已经达到了1.6万亿元,增速高于同期国民经济增速。 虽然2020年一季度增速走低,但目前已经在重回“赛道”。 当然,环保行业有一些变化也值得注意。
引入国资这个话题,环保在线也多次汇总分析过,本文不再赘述。就来更新一些数据。 据不完全统计,自2018年以来,环保行业已经有20多家民营上市企业引入了国有战略投资,或参股,或控股,涉及市值近1300亿元。 其中,市值在50亿元以内的占比一半左右,而50亿到100亿的也有差不多3成的样子。 2020年至今,已经有国祯环保、碧水源、铁汉生态、雪浪环境、博天环境、富春环保6家环保上市企业宣布了引国资消息,市值合计超过600亿元。 “‘逆向混改潮’的趋势愈加明显”,北控水务集团高管如是称。 新基建与环保的关系,环保在线也曾仔细分析过,综合来看就是一句话——当万亿“新基建”来临,没有一个是与环保无关的。 本文也不再赘述,但要强调的是,环保够“热”,新基建够“火”,也没有所谓环保“蹭热度”之说。 新基建的赋能效果是全局性的,从化工、钢铁、水泥、冶金等行业出发,可以以节能降耗为切入点; 从固废处理角度分析,可以大步整合前中末端资源链条;从智慧环保发展来看,个中关系更是千丝万缕。 这也是为什么,北京新基建方案、上海新基建方案、深圳新基建方案等,都没有把环保落下。 环保投融资这盘棋为何越下越大?究其根本,环保产业是个“大胃王”。 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预测,7大标志性战役和土壤污染治理环保投资需求是4.3万亿。而这,不会是环保投资需求的终点。 目前,我国处于政府投资占比大于社会投资占比的阶段,与发达国家的构成相左。 因此,不少分析都偏向于我国环保投资规模还有很大提升空间的论调,实际上,也不是没有道理。 就拿2020年发生的几件大事为例:国家绿色发展基金首期规模确定885亿,财政厅领头,9家银行入股; 中证长江保护主题指数上线了,100只证券入编,借此为参与长江大保护的上市企业引入增量资金; 证监会、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发文,推进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(REITs)试点工作,环保就是REITs七大重点基建领域之一。 所图非小,所投怎么能少,这个逻辑没毛病。 到目前为止,三峡系与地方,与企业建立的合作关系,以及拿下的标的已经令人叹为观止。本文对2020年以来的相关情况略作整理,不完全请谅解。 纵观这些地方水务集团的成立,明显可以看到一个趋势——水务一体化,这也会成为涉水环保企业需要考虑的一个问题。 目前,我国水环境综合治理模式定调,流域治理、区域治理以及跨界合作治理等将成为常态,这也对业务一站式服务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。 “正面清单”,这是目前环保执法中提到的高频词。原则上,“两个清单”实行时间截至2020年9月底,但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延长。 而据生态环境部回应,“愿意与企业形成互相支持、互相信任、守法执法并重的良性互动”,这意味着将优化执法效能和执法管理方式。 水务市场一直是标的多,金额大,以上对于长江大保护和地方水务集团的概述多少能佐证这种说法。 而目前,在黑臭水体治理全面收尾的背景下,流域治理成为重点,长江大保护和黄河水质提升更是两大大概念。当然,海绵城市建设不会是短期规划,热度会一直存在。 据悉,我国垃圾处理相关企业注册量在10年间翻了4倍,目前经营范围涵盖“垃圾、废品”的企业已经接近50万。可见,追这个大热门的有多少。 而危险废弃物处置,从2020年一个接一个省市启动危废专项整治行动就能看出,监管资源的倾斜也将直接反馈到市场。